一定要懂得這個知識表述是什么,涵義是什么,作用是什么,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(lián)系是什么。初始階段做的題目,都應該以做完(學完)這個題后,能夠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為標準,不要陷入一開始就做題,技巧,做題,技巧,周而復始——其實,很多知識都還沒有理解。直到上考場,大部分考生才會明白:平時做的絕大部分所謂題型、題目和技巧,是“無用”的。
因為一開始,“你”就把目的搞錯了——不是以做題為目的,而是以做題為手段,去理解知識并懂得知識怎么去用。
比如,為什么新大綱后連著幾年考泰勒展開式的證明大題,因為,現(xiàn)實中想找到一個函數(shù)的原函數(shù)(做不定積分),是極其困難的,但是如果把函數(shù)展開成多項式的形式,再去做積分就容易多了,展開式的項數(shù)越多,這種近似就越可靠。
基礎階段,做題是手段,不是目的。評價自己基礎階段的效果,要看自己到底懂不懂,有沒有記住。到了36講,我們再來談如何解題,庖丁解牛,需要科學的思考程序,而不是傳統(tǒng)上的題型。
正如命題老師指出的:“能總結出的題型,早就總結完了,考研關鍵的區(qū)分是,沒有題型,看你怎么辦,那就是要真正理解題目的意思,要考我什么知識,給的條件是什么意思,能不能翻譯出來,從正向,橫向和反向去思考”等,這個我們強化階段再談。現(xiàn)在的基礎階段,就先按部就班的學懂知識。